筑创知产服务网,专业的全方位行业服务平台

刑法取消了1979年刑法的哪些内容

简介:1997年刑法取消1979年刑法的什么内容-1997年3月14日信让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现行刑法典97刑法典确立的“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一律平等”、“罪责刑相适应”三大原则,深得人心。-十年间,国家立法机关先后通过了6个刑法修正案、3个单行刑法和9个刑法立法解释文档,并在其他非刑事法律中规定了一些刑事条款,97刑法典进一步完善。97年来新刑诉法 ...

1997年刑法取消1979年刑法的什么内容

-1997年3月14日信让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现行刑法典97刑法典确立的“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一律平等”、“罪责刑相适应”三大原则,深得人心。

-十年间,国家立法机关先后通过了6个刑法修正案、3个单行刑法和9个刑法立法解释文档,并在其他非刑事法律中规定了一些刑事条款,97刑法典进一步完善。

97年来新刑诉法实施十年程序公正推动司法文明

97刑法特色鲜明

1979年,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颁布实施,共有条款192条。此后,从1979年到1996年,17年间,国家立法机关先后通过了25部单行刑法,并在百余部非刑事法律中规定了刑事条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法制建设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订的1979年的刑法典,许多条款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新刑法典的出现。

1997年3月14日,新刑法典在修改原来刑法规范的基础上,应时而生。这部于同年10月1日实施、被称作97刑法典的法律,条款增加到452个,其修改幅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立法史上十分少见。

与此前的刑事立法相比,97刑法典特色鲜明:

●完成了刑法典的统一性和完备性。新刑法典融合了各种刑法规范,包含单行刑法,为我国刑事法制的统一和有效运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取消类推制度,确定了三大现代刑事法治原则。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州郑、“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和“罪责刑相适应”三项基本原则,突出了刑法人权保障的功能。

●推动了我国刑法的国际化。增设了普遍管辖规则并扩大了我国刑法的域外管辖权,增设了一些国际罪行和当代新型犯罪。

●提升了刑法典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注意啦系统架构的完善,在条款设置上、用语的表述上,力求具体、细腻,繁简得当,便于实践应用。

●注意啦法律之间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与其他非刑事法律规定的刑事条款,衔接有序。

新刑法典有破有立,新修改的条款中流露出新的时代特点。例如,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反革命罪的说法与新的形势已不相适应,97刑法典第一章罪行便以“危害国家安全罪”替代了原先的“反革命罪”;因为不再搞阶级斗争,强册坦颂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刑法典删掉了79刑法典里的“社会主义革命”一词,但在第二条保留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原来法典里的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97刑法典也把它改名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罪行比之前增强了近十倍。

1979年第一部刑法颁布之前,我国是用什么法律惩处犯罪的

我国!

在79年前已经有了死刑缓期执行的方法

在中国大陆学界,一般认为死缓制度产生于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高潮中,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独树一帜的死刑执行制度。

其称呼最早见于1930年11月党中央通知第185号《关于苏区惩办帝国主义的办法的决议》。《决议》规定,对外国人可适用“死刑缓刑”,即判处死刑后,判缓若干阶段暂时囚禁,而判缓的期限则没有限制。这项政策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适用,具有一定的对抗斗争策略的特性,它与我国刑法里的死缓制度无论在特性、性能上,还是适用范围上都具有一定的不同。可认为其思想发端的是中国政府的毛主席于1951年5月针对《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提出的修改建议,他提出,“对于没有血债,民愤不大和尽管严重地损害国家利益但尚未达到最严重的水平,而有罪该处死者,应当采取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的政策。”但这时的死缓仍具有浓厚的政治斗争策略色彩,而并没有明确地强调这一制度的法律意义。以后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贪污罪、战争罪犯、反革命罪与普通违法犯罪。上升到今天法律意义上的死缓制度的规定,则是1954年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提出的《中华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议案》(原稿),该议案第10条规定的死缓制度,并为以后若干议案所持续。直到1979年刑法典第43条第1款明确规定:“逝者察刑只适用于罪恶滔天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立即必须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布缓期执行,实行劳改,以观后效。”其作为一项替代性酷刑措施得以最后确立。修订后的1997年刑法典对这一制度从死缓的适用条件、核准程序、死缓考验期满后的处理以及死缓考验期间的计算与死缓减至刑期的刑期计算问题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新中国刑法的发展是同新中国的发展同步的。虽说解放区也有刑法,但那时侯的刑法还比较零散,是局部性和地区性的,而且是处于战争环境,因此刑法是不成体系的。能够说有了中华共和国才有刑法。建国至今,新中国刑法立法的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1949年10月段旅到1979年6月;第二,1979年7月到1997年3月;第三,1997年3月至今。这三个阶段刑法立法有不同的特点。

一、1949年10月到1979年6月

这一时期首燃茄,新中国刑法立法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一时期中国没有刑法典,只有寥寥可数的单行刑法。这几部单行刑法是为了配合社会改革运动而颁布的。如195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她是为了配合镇压当时反革命运动而颁布的;195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这是为了配合“三反”、“五反”运动;1952年的《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这是为了配合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而颁布的。

第二,判刑事案时,判罪、量刑主要不依据法律而是依靠政策,由于法律在当时不完善。

第三,对刑法典开始孕育、拟定。主要流程是:1950、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法治委员会提出《中华共和国刑法大纲》和《中华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议案》,尝试为刑法典的拟定奠基。但这两个文档在严格意义上不是立法,因为它未进入立法议程,也没有比较公开和普遍地征集意见。真正把刑法典提上议事日程的是从1954年《宪法》颁布后开始。1954年10月到1963年10月,中间因为进行政治运动只有断断续续的立法工作。到破碎“四人帮”第三部宪法颁布后,从1978年开始搭班子搞刑法典,到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二、1979年7月到1997年3月

这一时期,新中国刑法立法也有三个特点。

第一,1979年7月1日制定了第一部刑法典,意味着新中国刑法典从无到有。这部刑法典的法律规定共192条,其中,总则89条、分则103条,共规定了129个罪行。

第二,这个时期不断对刑法典进行修改补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切工作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经济工作的重大变化,体现在法律领域也出现各式各样新的各式各样的犯罪,因此法律规定也随之不断修改、补充。当时对刑法修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单行刑法和复述刑法。共搞了24个单行刑法和106个复述刑法,补充了133个罪。

第三,为全面修订酷刑典作准备。因为对刑法典的补充和修订过于零散而且相互见容易矛盾,轻重容易失调,因此1982年提出对刑法典进行全面修订。到1996年才将这部比较成熟的刑法修正案交给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997年3月正式递交八届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

1997年起到2020年为止我国人大常委颁步了几个刑法修正案

1997年起到2020年为止我国人大常委颁步了十个刑法修正案。

1997年新《刑法》生效后,短短二十年时间,我国已对此进行了十次调整。分别是:1999年的刑法修正案(一),2001年的刑法修正案(二)(三),2002年的刑塌羡亏法修正案(四),2005年的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的刑法修正案(六)。

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七),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九),以及2017年的

刑法修正案(十)。

拓展资料:

1、刑法修正案(一),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3、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4、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5、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6、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7、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8、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9、刑法修正案(九)团神,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10、刑法修正案(十),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大会通派铅过。

以上就是筑创知产服务网对刑法取消了1979年刑法的哪些内容的相关介绍

相关推荐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更多朋友!想要关注更多【法律服务】的相关知识,请关注【筑创知产服务网】的最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