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5岁的孩子违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违法的15岁儿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分析15岁以上的儿童应当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纵火、爆炸、毒品等八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死刑不适用于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他们犯 ...
15岁的孩子违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违法的15岁儿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15岁以上的儿童应当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纵火、爆炸、毒品等八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死刑不适用于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他们犯了什么罪,未成年人都不应该被判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例外。所谓犯罪,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若犯罪时不满18岁,即使审判时已满18岁,也应适用本规定。中国刑法之所以规定死刑不适用于18岁以下的人,主要是因为死刑是最严厉的折磨,它关系到罪犯的生死存亡。18岁以下的人仍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仍然相对较差。因此,他们还没有达到极其严重和不可改变的犯罪水平,因此死罪不适用。《中国未成年人保障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未成年人违法破坏消尘犯罪,实行教育、影响、拯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以处罚为辅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还确切规定:“对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施教育、影响和救助政策,坚持教育第一、处罚第二的原则。这从法律上明确了司法部门在申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影响和拯救的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妥善处理处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要把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司法人员要坚持对未成年人的攻击,就像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一样,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以理性说服人,以情感移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纵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12岁以上14岁以下的人,故意杀人、伤害、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方式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起诉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按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十八岁以下人员,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十六岁以下不受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教导;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项矫正教育。第十七条七十五岁以上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5岁可以判刑吗?
对于15岁的未成年人,只有法律规定的8种极端犯罪才能被判刑。对于15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毒、强奸、纵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灶袜要从轻或减轻处罚,不能判处死刑,包括死缓。
法律分析
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规定的侵权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也是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之一。根据人的生理、身心发展成熟度和社会化水平来确定。根据国家刑法的规定,只要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事立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年龄,因为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要素之一。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完全负责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即对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刑事责任相对年龄阶段是对14岁以上、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法律规定的八种极端罪行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相对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或恶意补充年龄阶段),12岁以下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方式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当承担刑事责任;12岁以下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国家法律规定这样一个犯罪年龄阶段的目的是有效地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其有害行为,坚持教育优先、处罚补充政策,注重教育、转型、拯救,即使极少数惩罚不能惩罚,其目的是教育。国家法律规定这样一个犯罪年龄阶段的目的是有效地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其有害行为,坚持教育优先、处罚补充政策,注重教育、转型、拯救,即使极少数惩罚不能惩罚,其目的是教育。因此,法律规定的犯罪年龄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合理的。在确定年龄轮衬衫时,可以使用证书,即居住证、出生证等,也可以提供证人证言或使用医学技术进行年龄鉴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纵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十二岁以下十四岁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方式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起诉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对按照前三项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18岁以下人员,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十六岁以下不受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教导;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项矫正教育。第十七条七十五岁以上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5岁犯罪是否入狱
情节不严重的,一般不入狱,但14岁以下不满16岁的,故意、故意伤害、严重伤害、死亡、抢劫、贩毒、纵火、爆炸、中毒等八种暴力行为,应当予以刑事处罚。此外,监护人监管不力或者无法控制的,即使免除刑事处罚,政府也应当接受教育。
未成年犯罪量刑:
1、十四岁以下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法定刑的下限处罚中,从轻是指缓解,在法定刑的下一级别,如果应判处五年以上,实际判处五年以下。
2、如果他的父母或监护人因不满16岁而不受刑事处罚,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接受。
青少年犯罪原因:
1、家庭结构不完整,缺乏孤独、脆弱、自卑或父爱或母爱引起的强烈自尊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直线上升,伴随着离婚家庭青少年成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可能性增加。例如,钱故意杀人(未遂)案,在结构问卷调查采访中,他对自己的生活自我照顾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处理情绪能力、和谐关系能力等9种能力的自我评价,分数低,你可以看到他的自卑感。
2、心理脆弱,偏执,逆反心理沉重
家庭结构完善,教育方法不当,导致青少年心理不良。
(1)父母的放任和溺爱让孩子们很容易养成懒惰、贪图享乐、自私、以我为中心、傲慢、缺乏责任感、社会协调能力差等心理。不教孩子自由放任,包庇纵容,容易让孩子产生孤僻、冷漠、不羁、傲慢、自负等不良心理。他们经常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满意,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一旦被坏人煽动,他们很容易走上非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的教育观念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高压、独裁和棍子的纪律导致青少年的自卑、叛逆、抑郁、焦虑、过度孤独和对他人的敌意,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暴力犯罪就是他们的主要犯罪类型。
(3)父母素质低,亲子沟通不足。由于父母文化素养低,青少年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喂养,无法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情绪波动,导致青少年远离家庭,寻求公众的认可和支持,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案件采访中,被告童在校园受到受害者的殴打和威胁后,回家后不愿意向父母寻求帮助,得到父母的帮助,导致他的愤怒升级,从而选择以邪恶的方式处理分歧,最终导致犯罪。
3、勇敢好胜的心理
青少年期从11、12岁起到17、18岁结束,刑法上的未成年人是指14岁以下18岁以下的人。这一时期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其危险来自于他们的情绪表现充分反映了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特征,情绪表现出两极性,有时强烈、暴力、有时柔软、细致,具有极其多变和竞争力,容易偏执,情绪变化也反映了痛苦突然增加、孤独、抑郁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冲动起来,不顾后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这也是激情犯罪较多的原因。因为勇敢的胜利能力差,通常很容易被愚弄,偏离正确的方式,被坏人利用,他们的犯罪动机是盲目的,模糊的,只是为了展示自己,证明自己,不参加考试的后果。
4、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极效仿心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十六岁以上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纵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十二岁以下十四岁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方式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起诉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按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十八岁以下人员,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测斗棚的人进行教学;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项矫正教育。
第十七条七十五岁以上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犯罪不满十八岁,被判处五年以下刑罚的,应当保存有关犯罪记录。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部门需要办案或者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查询的除外。依法查询的单位应当对封存的犯罪记录保密。
以上就是筑创知产服务网对15岁的孩子触犯法律应负什么责任的相关介绍
相关推荐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更多朋友!想要关注更多【法律服务】的相关知识,请关注【筑创知产服务网】的最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