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09年国家司法考试预测模拟试卷及解析二***1***一、单选题,每题所给列表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关于刑法的解释及其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全国代表大会才 ...
09年国家司法考试预测模拟试卷及解析二***1***
一、单选题,每题所给列表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刑法的解释及其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全国代表大会才有权对刑法进行立法解释
B.论理解释是指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以及一般使用方式诠释刑法价值的解释方法
C.文理解释绝圆是指参酌刑法形成的原因、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并巧塌解释方法
D.将“抢劫银行或是其他金融机构”限定理解为“是指抢劫银行或是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抢劫银行的办公用品的,则不属于抢劫银行”是论理解释
【答案】D
【解析】具有法律解释权力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现有的立法解释也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
2.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犯罪中止既可以存在于犯罪的准备阶段,也可以存在于犯罪的实行阶段
B.犯罪行为归于未遂以后,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危害结果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答案】D
【解析】既遂以后不可能成立中止,D项明显错误。其他选项的表述均正确。
3.甲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运输毒品,乙见状上前实施抢劫,甲用暴力加以抵抗致乙死亡,甲的行为()。
A.由于运输毒品属于犯罪行为,甲对乙的侵害加以抵抗不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不成立正当防卫
B.是故意伤害行为
C.是正当防卫
D.是紧急避险
【答案】C
【解析】人身权益在任何时候都是受保护的,都是合理的,特别是对人身进行暴力行为,可以采用特殊正当防卫,题中就属这种情况。保护非法权益不是正当防卫。题中如果仅仅是争夺毒品,而没有危及人身安全就不能算正当防卫。
4.李鑫是15岁中学生,爱好集邮却没有资金。一日,李鑫在邮票市场上认识一个集邮爱好者王达。王达对他说刘某家里有几张宝贵的邮票,并教唆他去偷出来。当晚,李鑫潜进刘某家里,偷到邮票后,发觉家里只有刘某14岁的女儿正在熟睡,遂将其强*。对李鑫、王达的举动该如何惩罚?()
A.李鑫不应负刑事责任
B.对王达免去刑事责任
C.王达唆使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能够从重处罚
宽敏D.对李鑫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王达应从重处罚
【答案】D
【解析】《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打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李鑫虽然只是15岁,可是强*刘某女儿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对于李鑫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王达唆使李鑫去偷邮票,组成共同犯罪。第29条规定:“唆使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惩罚。唆使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因此,对于王达,“应当”而不是“能够”从重处罚。
5.张某出于勒索钱财的目的,从幼儿园将一地产开发商刘某的儿子刘甲骗光,但张某写给刘某让他交费赎人的信因为地址错误没有寄到,不能进行勒索。张某嫌成天照管小孩吃喝太烦,就把刘甲带到异地以3000元卖掉。对张某应该怎样处理()。
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
B.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惩罚
D.以绑架罪一罪惩罚
【答案】A
【解析】张某运用刘某对刘甲安危的忧虑,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将刘甲绑架,组成绑架罪;之后又出于出卖的目的将刘甲卖掉,组成拐卖儿童罪。属于另起犯意,而非牵连犯,应数罪并罚。虽然拐卖儿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中也包含绑架行为,但由于张某一开始并不是以出卖的目的,因此不能以拐卖儿童罪一罪论罪。
6.以下案件中,哪种情况属于自首?()
A.甲犯杀人罪之后到派出所自首,之后害怕被判处死刑,被派出所拘押期间逃走,不久被派出所抓捕,又重新承认自己的杀人罪行
B.乙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与不少女孩约会并强*之,在一次犯罪过程中被抓捕,审讯时主动交代了之前的强*罪行3起
C.丙、丁系兄弟,二人共同打劫了一辆出租车并把司机杀死。此案被定为特大案件,公安局长表示一定要破获。丙丁二人各自逃亡,在逃亡途中丙自首。为了保护兄弟,丙交代了所有的罪行,一人承担全部罪责
D.戊系一名17岁中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将学校档案材料改得一塌糊涂,还侵入当地银行系统,将银行巨款转到自己的帐户之下。父亲知道以后,将戊痛打一顿,并捆绑至派出所,戊对上述事实供认不讳
【答案】D
【解析】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与自首不同的是坦白,自动投案属实交代罪行是自首,被动归案后属实交代罪行是坦白。因此,A项中甲的行为不是自首。此外,特殊自首和坦白的区别是,交代的罪行是不是公安部门尚未把握的不同种罪行,是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相同罪行的只能是坦白。B项中乙交代的都是强*罪行,不构成自首。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该供述所知道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道的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才可以认定为自首。C项中丙没有供述丁的犯罪行为,不构成自首。自首的方式包括多种。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亲友劝诫,陪同投案的;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主动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应当视作自动投案。
8.甲系某国有公司干部,2005年2月被公司委派到该国有公司参股的某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公务。2006年3月,中国证券市场行情看涨,甲遂挪用该股份有限公司资金60万元,用于炒股。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A.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挪用资金罪
D.职务侵占罪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271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组成贪污罪;其他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本公司财物的,组成职务侵占罪。该“利用职务之便”,一般是具有对财物“管理性”职位的便利,不包含纯劳务性工作的便利。在本案当中,范某等人不是从事公务的人员,也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只是属于临时劳务人员,运用工作中的方便,故只组成盗窃罪。根据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或者把别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的,组成侵占罪,本案的情况显然不属于该条规定的犯罪。
9.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___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至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起计算?()
A.判决公布之日;判决执行之日
B.判决确定之日;判决执行之日
C.判决确定之日;死刑缓期执行到期之日
D.判决公布之日;死刑缓期执行到期之日17.以下应当认定为赌博罪的有:()
【答案】C
【解析】《刑法》第51条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至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到期之日起计算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某被凌虐,杀死丈夫后被判处无期徒刑,在监狱中发现有人密谋杀死看管越狱,就悄悄报告7教导人员,同时将准备进行犯罪的人捕捉,人民法院觉得赵某杀死其丈夫的手段过于残忍,不同意对其适用减刑
B.乙某被羁押3个月后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后在监狱中表现非常良好,人民法院判决减刑为有期徒刑,并把它之前被羁押的时间抵扣减刑后的有期徒刑刑期
C.丙某被假释后舍己救人,在抗洪救灾中抢救75人,人民法院没有对其适用减刑
D.丁某犯有盗窃罪,在1997年12月27日执行完3年有期徒刑,2001年11月9日由于抢劫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但内行刑期问劳动时跳至江水中救两名落水儿童,人民法院经过人民法院准许,判决适用假释
【答案】C
【解析】A项里的侵权人属于重大立功表现,根据《刑法》第78条规定应当减刑,因此错误。B项,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8条规定,只有有期徒刑的减刑中才把犯罪人审前羁押的时问折抵刑期。C项,依据上述司法解释第16条规定,假释的犯罪分子一般不再减刑。D项,根据《刑法》第81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批准的特殊情况的减刑,不包含此条第2款规定的累犯等情况。
11.某地检察院张某在申请一起受贿案件时,发觉犯罪嫌疑人之一系其表妹,故申请回避并经检察长同意。下列关于张某在申请回避之前所获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效力问题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均无效
B.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均有效
C.获得的证据有效,但进行的诉讼行为无效
D.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由检察委员会或是检察长决定
【答案】D
【解析】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0条规定,因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8条或者第29条的情形之一而回避的检查人员,在回避决定做出之前所获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由检查委员会或是检察长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12.某市民政局干部刘某将上级拨付的救济款50万元,挪用于自己交易股票。半年后刘某害怕事发坐牢,将手中股票抛出后,携款潜逃。刘某的行为构成下列哪项罪行?()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贪污罪
D.挪用资金罪
【答案】C
【解析】刘某挪用救济款50万元用作营利性活动——交易股票且数额巨大,已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但刘某携款逃跑导致其犯罪目的由非法占用转化成非法占有,则定贪污罪。
13.某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以下做法哪种是正确的?()
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B.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C.对后罪处以酷刑,原判酷刑不再执行
D.对前罪仍适用缓刑,后罪从重处罚
【答案】B
【解析】因判缓并未实际执行刑罚,而是暂缓刑罚执行,在考验期内,遵循一定条件即不再执行刑罚。但考验期内犯新罪或发现漏罪,撤销缓刑,前后罪并罚。
14.下列情形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有().
A.甲遗弃被抚养人,情节恶劣的
B.乙凌虐家庭成员,致使受害人受伤
C.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
D.暴力干预他人婚姻自由导致受害人死亡的
【答案】C
【解析】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只有五个:侮辱罪、诽谤罪、虐待罪、侵占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其中侵占罪是绝对的亲告罪。遗弃罪不是亲告罪。故A项不当选。《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歪曲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述罪,告知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根据此条规定,C项正确。《刑法》第257条规定:“以暴力干预他人婚姻自由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导致受害人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知的才处理。”根据此条规定,D项错误。《刑法》第260条规定:“凌虐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受害人受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知的才处理。”根据此条规定,B项不正确。15.钱某持盗来的身份证及仿制的空白支票,骗取某音像中心VCD光碟4000张,票面金额3.5万元。物价局进行赃物估价鉴定的结论为:“盗版光盘无价值。”对钱某骗取光碟的举动应如何定性?()
A.钱某的举动不构成犯罪
B.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既遂,金额按票面金额计算
C.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未遂
D.钱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既遂,金额按票面金额计算
【答案】B
【解析】钱某持盗来的身份证及伪造的空白支票,骗取音像中心VCD光碟的行为属于“明5知是伪造、伪造支票而采用”的举动,组成票据诈骗罪。票据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例外,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对钱某应定票据诈骗罪。票据诈骗罪应以是否骗得财物为既遂、未遂的标准,因此钱某组成票据诈骗罪的既遂。尽管赃物估价部门觉得“盗版光盘无价值”,但对于某音像中心和钱某而言,则并非如此,一方损失了3.5万元的货物,另一方获得了3.5万元的货物,因此诈骗行为已告既遂。
16.某单位司机甲同乙、丙二人开车送货。驾车至城区之后,甲仍以高速行驶,当车行到一市场附近时,甲因为劳累过度致精力不集中,将前方一骑自行车的丁撞倒,甲刹车不了导致车从丁身上压过,导致丁当场死亡。甲为推卸责任,不听乙、丙二人劝告,开车逃跑;由于其慌不择路,在行到农贸市场时,又将一女性撞死。某甲组成何罪?()
A.第一、第二次撞死人,均是交通肇事罪
B.第一次为交通肇事罪,第二次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第一次为交通肇事罪,第二次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D.第一次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第二次为故意杀人罪
【答案】B
【解析】甲为逃走在农贸市场高速行驶,危害了公共安全,对不特定的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17.甲某作为铁路派出所民警碰到其友乙某,乙某告知因犯杀人罪正在受到抓捕。甲某给乙某1000元,将乙某送上火车。抓捕乙某的公安人员赶到,甲某上前搭话,故意耽误追捕者时间,使乙某逃离。甲某行为构成().
A.窝藏罪
B.包庇罪
C.徇私枉法罪
D.私放在押人员罪
【答案】A
【解析】乙某不是在押人员,因此甲某不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甲某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所以不属于徇私枉法罪;凡是资助罪犯逃匿的,一般定窝藏罪;而袒护只包括,为罪犯作假证明的或是相关人员在公安部门查处卖*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参照第362条。
18.丁某欠甲某现金3万元,甲某多次向丁某索取,但丁某以种种借口拖延不还。甲某遂与他人将丁某骗到其亲戚家一空屋内拘押起来,使用暴力方法逼其还债,导致丁某左眼残废,丧失视力。甲某的行为应如何判罪?()
A.非法拘禁罪
B.故意伤害
C.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
D.绑架罪
【答案】B
【解析】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重伤的只定故意伤害一罪。
19.下列情形中,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是().
A.某村委会主任雷某将上级春节时慰问贫困地区的一台彩色电视机擅自变卖,把所得款项用于归还村委会成员欠饭店的吃喝账
B.某市民政局局长杜某将上级拨付500万元救济款挪用于建本公司高级办公楼,被海外媒体报道后,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
C.某省防洪办公室主任李某将本单位储备的防汛物资变卖,把所得款项用于本单位投资期货交易,当初盈利后,又再次按原种类、数量购买防汛物资
D.某县民政局干部齐某将上级拨付的5万元扶贫专用款挪用于本人购买新房,1年之后,齐某凑够5万元归还
【答案】B
【解析】《刑法》第273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洪、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恶劣,导致我国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伤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条界定了特定款物的外延。A项里的电视系慰问品,不是特定款物;C项未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不构成本罪;D项因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而构成挪用公款罪。
20.根据国家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级人民法院不能审判下属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
B.上级人民法院不能指定下属人民法院审判应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
C.上级人民法院不能指定下属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子
D.上级人民法院不能指定下属人民法院审判管辖明确的案子
【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3条和《刑诉解释》第5条。97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删去了原法关于“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交给下属人民法院审判”的规定。
21.下列情形组成诈骗罪的是().
A.甲某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手机,导致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
B.甲某得知本厂业务员乙某要去送人造金刚石,萌发非法占有想法。事先准备好一袋河沙,以便调换金钢石之用。第二日,甲某受厂办指派,驾驶面包车送乙某携金钢石到火车站。在乙某吃饭之时,甲某提出到远处修车。乙某要求跟车同往,甲某婉言谢绝,并表示一定确保车上金钢石的安全。乙某信以为真,一再嘱托看好货物以后。允许甲某把车开走维修。甲某乘机开启封装的纸箱,用砂子调换出金钢石
C.甲某雇乙某运输一车货物,并跟车押运。途中,乙某假称车胎漏气骗甲某下车观看,甲某下车后,乙某乘机加快逃离,把货物占为己有
D.甲某与乙某同住一集体宿舍,知道乙某信用卡密码。某日甲某一人在寝室时发现乙某的信用卡掉在宿舍的地上。甲某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把信用卡放到原处
【答案】A
【解析】A根据院司法解释,盗接、盗用别人的电话线联系电话并使用的,组成盗窃罪;使用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骗取入网,导致电信资费损失较大的,组成诈骗罪。B应当认定为盗窃罪,本案甲尽管使用蒙骗的手段,但并未组成正式交付、保管关系,仍是借机从中盗取,故应为盗窃罪。C应当认定为抢夺罪。抢夺罪与其他侵害财产的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争夺的手段,而诈骗罪和他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获得被害人的交付。D应当认定为盗窃罪。但如果不是在房间内捡到,而是在其他公共场合捡到信用卡后盗用的,组成信用卡诈骗罪;此外,盗窃信用卡后并使用的,组成牵连犯,以盗窃罪从一重罪论罪。
22.某区人民法院对王某诽谤案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开庭审判后,自诉人丁某要求撤销告知。经核查后,自诉人撤诉确属自愿,区人民法院应该怎样处理?()
A.判决中止审理
B.不准撤销自述,继续审理
C.决定转为普通程序
D.准许撤销自述,判决终止审理
【答案】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是不起诉,或是终止审理,或是宣告无罪:……④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知或是撤销告知的;……”。《刑诉解释》第198条规定:“对于自诉人要求撤诉的,经人民法院审查觉得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此案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自诉人在审理过程中要求撤诉,且经核查确属自愿,区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受害人撤诉,判决终止审理。题中应当选择D项。
23.涉嫌杀人的习某被公安机关抓捕后,住同一小区的黄女士在向公安机关提供证词时说:由于她在某次与习某一起过夜时,听习某讲了他如何杀害被害人的事情。对于黄女士向公安机关提供的证人证言,属于().
A.案件线索,而不是证据
B.原始证据
C.书证
D.证据
【答案】D
【解析】刑事证据基础理论。首先,这句话一定是证据,是证人证言而不是书证;是传来证据而不是原始证据。其次,这句话既指出了出现了犯罪、杀人,又指出了谁是实施者,因此,是证据。
24.根据国家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对于“受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种自诉案件().
A.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B.能够由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C.可以由检察院立案调查
D.可以由受害人自主选择由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里的哪一个机关直接受理
【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和《六机关规定》第4条。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控诉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25.人民法院开庭审判公诉案件,在法庭调查中要涉及到质证的问题,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法院向当事人提供证据
B.由审判人员向被告提供证据
C.由公诉人、辩护人向法庭提供证据
D.由公诉人、辩护人向当事人提供证据
【答案】C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57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证据,让当事人辩认,对未出庭的证人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它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建议。”
2009年全国司法考试每日一题(2009-04-09)
下列哪些情况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明猜性、传染病病原体等成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B.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的
C.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的
D.故意传播激世型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
[答案]BD
[考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三)》补充的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成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举动应定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
根据刑法理论的一般理解,故意破返察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的,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根据刑法第33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的举动,应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该罪是过失犯罪。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
根据2003年5月14日人民法院、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09司法考试出题老师!
法理:高其才(清华)、舒国滢(法大)
宪法:焦洪昌(法大)、刘茂林(中南财经政清塌塌法大学)、韩大元(人)
民法:温世扬(武大)衫含、张耕(西南政法)
民诉:陈桂明(《中国法学》杂志社)、潘剑锋(北大)
刑法:陈兴良(北大)、周光权(清华)、张明楷(清华)
刑诉:宋英辉(北师大)、陈卫东(人)、汪建成(北大)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马怀德(法大)、杨伟东(国家行政学院)、于安(清华)
商法、经济法:王卫国(法大)、刘凯湘(北大)答圆
三国法:张丽英(法大)、黄进(法大)、秦晓成(外交学院)
法制史:赵晓耕(人)
这些老师不完全是编写教材的教师,法理学里边,还有什么葛洪义,付子堂,
以上就是筑创知产服务网对09年国家司法考试预测模拟试题及解析的相关介绍
相关推荐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更多朋友!想要关注更多【法律服务】的相关知识,请关注【筑创知产服务网】的最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