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国家司法考试真题:2009年经济法多选66.根据《升和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垄断协议?()A.某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企业就避免进口原料时的恶性竞争达成保护性协议B.三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代表聚会,就商品房价 ...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2009年经济法多选
66.根据《升和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垄断协议?()
A.某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企业就避免进口原料时的恶性竞争达成保护性协议
B.三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代表聚会,就商品房价格达成共识,随后一致采用涨价行动
C.某品牌的奶粉含有毒物质的事实被公布后,数家大型零售公司联合声明拒绝销售该产品
D.数家大型煤炭行业就采用一种新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达成一致意见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垄断协议。
《垄断法》第13条规定,严禁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以下垄断协议:(一)固定或者变更产品价格;(二)限定商品的生产数量或是销售数量;(三)分割销售市场或是原料采购市场;(四)限定购买新技术、新机器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五)联合抵制交易;(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评定的其他垄断协议。本法所指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第14条规定,禁止经营人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以下垄断协议:(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卖商品的价格;(二)限制向第三人转卖产品的;(三)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评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第15条规定,经营人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一)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二)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型号、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三)为提升中小经营人运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人竞争力的;(四)为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救灾救模笑兄助等公众利益的;(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六)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里的正当利益的;(七)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属于前述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况,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经营人还应该证实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有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让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选项A属于第15条第(六)项规定的“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里的正当利益”的情况,不构成垄断协议。
选项B属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横着垄断协议。
选项C不构成垄断协议。对于并非以限制竞争为目的或者为某种集体利益而达成的满意或是一致行动,反垄断法是许可的。
选项D属于第15条第(一)项规定的“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情况,不构成垄断协议。
67.关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以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为监测目标
B.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由国务院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
C.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觉食品安全隐患时,国务院卫生部门应当及时进行检验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D.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是制定、修订食品卫生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论证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选项A正确。《食品安全法》第11条第1款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实时监测。
选项B正确。《食品安全法》第11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卫生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选项C正确。《食品安全法》第14条规定,国务院卫生部门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是接到举报发觉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组织进行检验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选项D错误。《食品安全法》第16条第1款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评旦袭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卫生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论证。第13条第4款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当运用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其它相关信息进行。
68.2001年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下列哪些情况符合纳税人权利的规定?()
A.张某要求查询老公的个人所得税申报信息,税务机关以保障纳税人秘密权为由给予拒绝
B.甲公司对税务机关征缴的一笔增值税计算方法有疑问,要求给予解释
C.乙公司不服税收机关对其采取冻结银行存款的税收保全措施,申请行政复议
D.个体户林某觉得税务所长在缴税的时候对自己滥用职权故意刁难,向上级税务机关提出控诉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纳税人的权利。
选项A正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享有秘密权。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选项B正确。纳税人享有信息权。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务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与缴税程序相关的状况。
选项C正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付权。
选项D正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享有控诉和举报权。
除以上四项权利外,还享有:申请减、免、退税的权力;阐述权、申辩权;奖赏权、请求回避权。
69.下列哪些属于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
A.国家的事业组织与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支出
B.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资产、债务、损益
C.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
D.国际组织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
选项AB正确。《审计法》第2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入,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以及其它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入、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选项C错误。《审计法》第22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进行审计监督。由此可知,对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审计机关仅对其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进行审计监督,而非对整体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收支”包含收益和支持,而《审计法》第22条规定的“预算的执行和预算”仅指的支出的情况,不包含收入情况。
选项D正确。《审计法》第24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支援、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70.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劳动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B.劳动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含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C.劳动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含人身关系
D.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也具有主从关系的属性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劳动关系。
选项A正确。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选项B错误。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选项C正确。劳动关系具有人身特性,用人单位有权依法管理和使用劳动者。劳动关系具有财产关系的属性,劳动者有偿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
选项D正确。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变更劳动关系时,应依照平等自愿、合法原则进行,因此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同时,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动关系一经确立,劳动者变成用人单位的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身份、组织与经济上的主从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其劳动规章制度管理与适用劳动者,双方形成管理和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71.2009年2月,以下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哪些人具有法定程序?()
A.赵女士于1995年1月到某企业工作,1999年2月离职,2002年1月回到该公司工作
B.钱先生于1985年进入某国有企业工作。2006年3月,该企业改制变成私人控股的有限公司,年满50岁钱先生与企业签定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
C.孙女士于2000年2月进入某企业担任科研开发工作,签定了历时三年、期满自动续期三年且续期频次不限的劳动合同。2009年1月,企业将孙女士提升为技术部副经理
D.李先生原是甲公司的资深业务员,于2008年2月被乙公司聘用担任市场开发经理,约定:先签定一年期合同,如果李先生于到期时提出请求,能够与企业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14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停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能够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持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再次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持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签订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况,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选项A错误。不满足《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
选项B正确。根据规定,国家法定的公司职工退休年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岁,女工人年满5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2项,此项符合题目要求。
选项C正确。符合《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第3项的规定。
选项D正确。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
72.东星企业新建的化工生产线在投入生产过程中,下列哪些行为违背《劳动法》规定?()
A.安排女技术员参加公司技术攻关小组并到位于地下的设备室进行检验
B.在防止有害气体泄漏的预警设备调节完成之前,开始生产线的试运转
C.试运行期间,从事特种作业的操作员已经接受了专门培训,但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D.试运转开始前,未对生产线上的员工进行健康体检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核职业安全卫生法的规定。
选项A不违反《劳动法》规定。《劳动法》第59条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它忌讳从事的劳动。
选项B违背《劳动法》规定。《劳动法》第53条规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造、改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结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选项C违背《劳动法》规定。《劳动法》第55条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特种作业资格。
选项D不违反《劳动法》规定。《劳动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3.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劳动争议范围?()
A.张某自动离职一年后,回原单位要求复职被拒
B.郑某辞职后,不同意企业按存款本息购回其持有的职工股,要求做市场价评定
C.秦某退休后,因社保经办机构未及时发放社会保险金,要求公司协助解决
D.李某因工伤致残后,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的伤残等级不服,要求重新鉴定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劳动争议范围。
《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司与职工之间的以下劳动争议:
(一)因公司开除、除名、解雇员工和员工离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防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74.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在下列哪些前提下使用集体用地从事建设不需要经过我国征缴?()
A.兴办乡办企业
B.村民建设住宅
C.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D.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管理法》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用到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可是,兴办乡办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准许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是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准许使用农户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前述所指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含国家所有的土地与国家征缴的原属于农户集体所有的土地。
75.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城乡规划的类型?()
A.城乡规划包含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B.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总体规划
C.总体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分为建设用地规划和建设工程规划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房产开发制度中城乡规划的类型。
《城乡规划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指城乡规划,包含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76.关于以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转让时适用的《房地产管理法》特殊规定,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核
B.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许转让的,可以决定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也可以允许其不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
C.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的,购买方应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D.不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的,购买方应缴纳土地使用权转让费,出让方应当按规定将出让房地产所获收益里的土地收益上缴我国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房产开发制度中关于建设开发许可的有关规定。
《房地产管理法》第40条规定,以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核(选项A正确)。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许转让的,应当由购买方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选项B正确),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选项C正确)。
以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房地产审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的,出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出让房地产所获收益里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选项D错误)。
77.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农业环境保护的举措?()
A.预防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
B.预防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源枯竭
C.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农业环境保护的举措。
《环境保护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预防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预防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它生态失衡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2009年全国司法考试每日一题(2008-12-12)
下列哪些情况下当事人必须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A.县政府为汪某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杨某觉得该行为侵害了自己现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B.高某因罩仿为偷税被某税务机关惩罚,高某不服
C.派出所因物宴纤顾某打架对其作了惩罚,顾某觉得惩罚过重
D.对县国土资源局做出的处罚不服
[答案]A
[考点]行政复议前置
[解析]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觉得行政单位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获得的土地、矿藏、水流、祥闭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域等生态资源的所有权或是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能够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此,选项A符合复议前置的条件。这里需要注意《行政复议法》第31条第1款文字表述上的特点。此条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侵权行为人是“行政单位”,二是相对人“已经取得”生态资源的所有权或是使用权。如果争议不是因为行政单位的行政行为而来,而是公民之间发生争议后,提请行政单位裁定,公民对行政裁决不服。对该行政裁决公民可以选择行政复议,还可以选择诉讼,不受复议前置规定约束。只有在上述两个关键点同时存在的前提下,才适用复议前置的规定。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88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缴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按照税务机关的缴税决定交纳或是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是提供相关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能够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是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能够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此可见,只有由于缴税事项发生争议的,才适用复议前置,而因为不服税务处罚而发生的争议,则由当事人挑选救济方式。因此,B项不属于复议前置范围。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2条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能够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此种规定与已经被废除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不同,新规定已不再坚持复议前置规定,因此,C项也不属于复议前置的范畴。
D项内容仅仅交代了惩罚主体是“县国土资源局”而没有明示处罚的种类,难以判断。对此类语焉不详的选项,考生没有必要理睬。而且,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如《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也没有明确复议前置。综上,题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属于复议前置范围。
2009国家司法考试每日一题*********2008***12***10******
关于人民陪审员,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各级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均可吸收人民陪审员作为合议庭成员参加审判
B.一审刑事案被告有权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
C.执业律师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D.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案子依法应当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在其所在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名单上随机选择
[答案]ABC
[考点]人民陪审员制度碰扒升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此蚂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子,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可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子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子,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可知,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子,都能够吸收人民陪审员作为合议庭成员参加审判。故选项A正确。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笑老制度的决策》规定,人民法院审判以下第一审案子,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子与法律另有规定的案子除外:(1)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刑事案被告、民事诉讼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案子。故选项B正确。
该“决定”还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执业律师等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由此可见,选项c正确。
根据该“决定”:“……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案子依法应当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在其所在城市基层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名单上随机选择确定。”故选项D错误。
以上就是筑创知产服务网对国家司法考试真题:2009年经济法多选的相关介绍
相关推荐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更多朋友!想要关注更多【法律服务】的相关知识,请关注【筑创知产服务网】的最新知识!